
姚剛在巡檢。

姚剛向記者介紹相關情況。

洪港水廠沉淀池。
7月起,南通多晴熱高溫天氣,日供水量頻頻突破170萬立方米。高溫期間,如何確保市民用水無憂、水質安全穩定?7月30日,記者走進南通水務集團下屬洪港水廠,跟隨值班長姚剛,用腳步丈量廠區的角角落落,感受水廠巡廠人的工作日常。
巡廠一圈得一個半小時
上午9點,記者抵達洪港水廠的時候,姚剛已經從中控室出發,這一輪廠區巡回檢查由他負責。為確保設備運行正常,絮凝、過濾等水處理效果達標,姚剛和同事一般兩小時左右就要輪換巡檢一次。
“洪港水廠自20世紀90年代建廠以來,先后經歷了四期工程建設,日處理能力為60萬立方米?!币偨榻B,目前水廠主要承擔著開發區、通州、如東、啟東、海門區域用水需求,去年累計供水量突破1.43億立方米,最近天氣炎熱,水廠每天的供水量都在40多萬立方米。
上午的氣溫雖未突破“高溫線”,但陽光依然有些毒辣。我們的第一站來到了加氯間,室內雖沒有陽光直射,但依然熱浪撲面?!斑@里是廠區的重要場所之一,氯氣屬于重大危險源,一旦泄漏后果嚴重。我們安裝了氯氣泄漏探測儀,還需要觀察氯瓶瓶帽、加氯管是否完好無漏損?!币偢嬖V記者,氯氣消毒是自來水水處理的一部分,出廠水、終端水余氯需要達到一定的值,才能確保實現持續的消毒效果,否則管網內就容易滋生細菌,影響自來水水質安全。
在加氯間邊走邊看,沒多久,記者就已滿頭大汗?!斑@才剛開始,一會到泵房里還要熱呢,就跟蒸桑拿一樣?!币傂χo記者粗略估算了下巡檢必到之處,加氯間、加礬間、6個沉淀池、40個砂濾池、26個活性炭濾池、回用水池、臭氧發生器間、尾氣破壞器間、提升泵房、液氧塔、各種plc間、濾池管廊、濾池反沖洗泵房、變電所、出水泵房……“提到的這些地方,我們都得去到現場,一圈走下來,基本要花一個半小時,差不多得走上一萬多步?!?/p>
眼睛和耳朵就是一把尺
記者跟隨姚剛來到了沉淀池,這里是長江水經過一泵房進入水廠后的第一道處理環節,加入混凝類藥物的原水在這里正在進行混合反應。
姚剛將身子微側,駐足觀察了片刻。順著他的視線方向,記者只能察覺到部分水體顏色有些泛白?!熬蛻{眼睛看能看出什么異常嗎?”感受到了記者的疑慮,姚剛指著那一片顏色較深的區域解釋道:“這是礬花,其實就是礬溶液與原水中的雜質吸附在一起產生的絮狀物。這一步我們主要就是用眼睛看,通過觀察礬花顆粒的大小來判別混合的效果。這會兒看池子里礬花顆粒大小適中,最終沉淀的效果應該就不錯。之后,經過沉淀后的水再進入砂濾池、活性炭濾池進行過濾?!?/p>
說話間,豆大的雨點突然落了下來,瞬間下起了“太陽雨”,但偌大的池子旁并無躲雨的去處?!耙荒?65天,無論刮風下雨或是下雪,一般到點了我們就得出來巡廠?!币偰四皲蹁醯念^發繼續向前走。一側,吸泥桁車正緩緩滑過來,將沉淀在池底的泥沙和雜質吸入排污池中?!斑@里主要是聽和看,如果聽到‘咔咔咔’的聲音或是看到排泥不順暢,就說明吸泥桁車運行狀況不佳,需要立即安排維修人員進行檢修?!?/p>
每到一處,姚剛都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每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他的眼睛和耳朵就是一把尺?!皯{借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我們一般肉眼就能初步辨別水質是否達標,基本憑借聲音也能判斷設備運轉是否正常?!?/p>
雙管齊下保障供水安全
沿著臺階上上下下,戶外烈日、雨水輪番“蒸煮”,汗水裹著雨水早已將我們的衣服浸濕,濕漉漉、黏糊糊的感覺令人很不舒服。姚剛坦言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狀態?!坝錾献顭岬奶?,衣服往往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p>
巡檢的最后一站是二泵房,經過多道處理工藝及檢測環節的自來水將在這里通過供水管網流入千家萬戶。記者注意到,墻壁上懸掛著各類水質在線檢測儀,實時顯示著出廠水的余氯、pH值以及濁度。人工檢測,與在線檢測數據比對余氯值,是姚剛巡查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取水、加入試劑、搖晃讓試劑與水充分混合……隨即,姚剛從支架上取下了比色試管,經初步判斷,所取水樣的顏色介于0.7與0.8之間,余氯檢測結果與檢測儀所顯示的0.74基本吻合。在記錄本上記錄下時間、數據之后,姚剛這一輪的巡檢就正式結束了。
一遍遍看、一遍遍聽,再不厭其煩回答記者的問題,當天我們走完一圈回到中控室的時候已經11點了,比日常巡檢超時了近半個鐘頭。在記者看來,巡檢整個過程枯燥乏味,這卻是姚剛和同事們工作的日常?!皩τ谒畯S來說,設備就如同‘心臟’一般,保供水最主要的就是保證設備的穩定性。雖然每個環節都有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但還是需要靠人工定時巡查來進行‘補充’,確保發現問題及時處理?!?/p>
記者獲悉,為保障夏季高溫供水安全,早在供水高峰到來前,市水務集團三大水廠就已安排巡檢人員對設施設備進行了檢修、維護和保養,投入150多萬元采購了備品備件,確保供水設備運行無憂。在水廠內部實行生產班組和水廠化驗室兩級檢測的基礎上,市水務集團還在管網上設置了100多個監控點,24小時監測管網水的水質數據,實時掌握水質動態變化,確保安全、優質供水。
記者俞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