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單項冠軍代表行業細分領域的全球最高水平,對引領產業鏈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進入新時代,南通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目標定位,大力推動項目招引和企業培育,形成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五大千億級重點產業集群。在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在“真金白銀”的惠企政策支持下,一批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涌現,推動全市產業結構加速蝶變,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為打造強支點、當好增長極注入強大動能。
單項冠軍勢頭強勁 專精特新越走越寬
海安高新區,總投資20億元、建筑面積10.5萬平方米的鐵錨核電高端裝備項目投產以來效益喜人。每年,會有1200多套產品從這里產出,年應稅銷售20億元、稅收2.2億元。
圍繞建設長三角高端制造中心目標,南通始終把培育制造業優勢企業放在突出位置,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像鐵錨玻璃這樣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全市目前已有20家,總數位居全省第三。
中天科技海纜關鍵技術突破全海深海域,在我國深海光電傳輸領域創造了25項全國第一或唯一;力星通用鋼球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廣泛應用于世界著名品牌汽車、精密電器、大型風電設備的關鍵部件中;神通閥門果斷砍掉全國市場占有率低于30%的產品,專攻特種閥門的研發、生產和營銷,冶金特種閥門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七成以上……依靠獨有而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單項冠軍企業市場前景廣闊,為建設長三角北翼先進制造業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江蘇神通閥門
引導中小企業加快向專、精、特、新轉型,是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南通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鼓勵和引導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成果豐碩。今年8月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南通34家企業入圍,數量超過前三批總和,取得歷史性突破。
神馬電力的電站復合絕緣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四方科技20多年來專注開發冷鏈裝備產品,坐穩全國行業龍頭位置;南通振康掌握精密自動化產品的核心技術,成為國內焊接行業、工業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目前,我市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71家。2021年,2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實現應稅銷售168.66億元、入庫稅金8.38億元,平均應稅銷售、平均稅收遠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值。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中制造業占比超九成,其中超過85%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省市先進制造業集群。
精心培育放大優勢 精準施策加大激勵
一直以來,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定不移把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結合16條優勢產業鏈,建立分級分類培育庫,出臺了一攬子支持獎勵政策,在強化產業支撐、平臺建設、素質提升等多個方面聚力、發力,不斷優化培育環境。
單項冠軍企業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對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難題具有引領支撐作用。南通始終將企業培育與產業鏈提升緊密結合,在16條優勢產業鏈中深度挖潛,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和集聚,培育優勢產業“鏈主企業”,讓重點企業帶動產業鏈條延伸,雙向發力不斷推進現代產業集群培育壯大,并在全省率先出臺實施辦法,鼓勵以“揭榜掛帥”方式聯合攻關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

中集安瑞環科技
目前,南通市已建成海工船舶、現代家紡、電子信息等3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引進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高校技術轉移南通分中心,以及24家大院大所建立的916個校企聯盟,廣泛分布在16個優勢產業鏈。2021年12月,南通市政府與中國工經聯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南通成立全國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賦能基地,為南通推動制造業企業轉型創新發展、加速躋身制造業單項冠軍行列提供有效支撐。
2021年起,南通市依托張謇企業家學院,計劃用5年時間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開展一輪系統化培訓,努力壯大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去年約1000人參訓。今年,全市圍繞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開展多次培訓,全年將推動200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實現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
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30條”等政策文件,明確對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給予100萬元資金獎勵;《關于支持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明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含軟件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資金獎勵;投資主體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的投資項目,納入全市產業項目考核;《南通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等明確,每年安排4億元財政資金專項支持企業“智改數轉”;《金融支持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方案》,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專精特新領域……層出不窮的激勵政策下,具有長效機制的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支持體系加快構建,為更多企業不斷實現突破堅定信心。
營商服務不斷優化發展信心與日俱增
今年2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大會,發出了加快打造更具投資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的動員令,號召全市上下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奮勇爭先的氣魄、真抓實干的作風,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同一天,“萬事好通”南通營商環境政策舉措66條正式發布,圍繞企業開辦、審批服務、項目服務、惠企服務、市場監管、法治服務6個方面,精準施策、靶向發力,讓企業開辦更便捷,審批服務更高效,項目服務更精準,惠企便民更貼心,市場監管更溫情,法治服務更規范。

江蘇鵬飛集團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既是解放生產力、贏得發展主動權的“必答題”、硬任務,更是南通提升競爭力、跑贏新賽程的“搶答題”、拉分項。
南通素有重商親商的傳統,也是全國最早開展“放管服”改革試點的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一枚印章管審批”獲得李克強總理“點贊”,“放管服”改革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在2016年、2017年度全省“雙創”環境評價中兩次“奪冠”。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無疑為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的破土、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
自2016年南通市確定每年5月23日為“南通企業家日”,在全國率先形成尊重、理解、支持企業家發展成長的制度性安排以來,全市每年開展“張謇杯”杰出企業家、杰出通商或優秀企業等評選表彰活動,有力激發出企業家創業創新熱情和示范帶動作用。近年來,獲評企業家所在企業95%以上,都邁入“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或“預備役”行列。
企業開辦實現在線“一次身份驗證,一表填報申請”;項目審批提供“前延”服務、重大項目全鏈代辦服務模式;出口退稅實施“快審快核快退”和“一月多退”;按照統一標準建設“互聯網+數字化審圖系統”,實現工程建設審批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聯通,大型工程圖紙審圖時間壓縮在10個工作日內;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實現認定類項目見到文件即兌付……
一項項惠企便民舉措,涵蓋市場主體開辦、審批、管理、服務等“全生命周期”需求,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服務,讓企業的滿意度大幅提升、獲得感成色更足,在全社會形成親商愛商暖商共識,以實打實、硬碰硬的工作成效支撐南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