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滴汗從額頭流下來要多久?一粒沙轉身成為瀝青拌合料要經歷多少陣痛?什么樣的人才能經得起炎炎夏日160攝氏度高溫的烤驗?昨天凌晨,位于海門開發區海能路的東方路橋瀝青拌合場上,奮戰在施工一線的工人師傅給了我們答案。
燈光下,操作手黃強精神抖擻按下瀝青加溫爐啟動鍵,這標志著瀝青導熱油加溫開始,一天的養護大中修工程已正式啟動。凌晨2點30分,天還沒有亮,但拌合場內燈火通明。瀝青拌合料已經生產完備,隨著拌合場副場長郭威峰一聲令下,恭候在場內的15輛載重30噸的翻斗運輸車開始發動,將車穩穩地停在拌合樓出料口開始裝料。測溫計顯示,瀝青料生產完成后出場溫度達到176攝氏度。當天,他們要生產1000噸SMA-13瀝青混合料,在天亮之前運送到位于20公里之外的海門三廠街道境內S356省道。
清晨5點,壓路機操作手青年黨員周華走上壓路機發動機器開始準備工作。5點45分,兩臺攤鋪機已就位,運輸瀝青混合料的卡車在后方排成長龍。路面層攤鋪開始,現場機器轟鳴,3臺16噸雙渦輪壓路機、2臺攤鋪機、15輛瀝青料運輸車有序排列輪番作業。
早上8點30分,我們趕到現場時,正在作業的壓路機上,溫度計顯示路面溫度高達160攝氏度,30多名工人和現場管理人員揮汗如雨。東方養護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周衛華介紹說:“三臺壓路機每臺把攤鋪段一共壓7遍,過程為:前進、后震、來回震、最后靜壓兩遍,壓實度就能達到98%以上?,F場有5名黨員和25名工人,因為受天氣高溫限制今天只能攤鋪890米,1000噸料今天10點前全部鋪完”。
路面熱氣騰騰如蒸籠,地面的高溫燙得腳底發疼,綠化叢中有的草都被今年破歷史紀錄的高溫烤焦了,而在場的每個人沒有一聲抱怨,堅守崗位。項目實驗檢測負責人黨員陸旭峰說:“遇上高溫天,我們通常早上4點半就開始施工了,干到上午9點半休息,下午3點半再干到晚上7點半?!?/p>
記者了解到,今年南通市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路面養護大中修工程施工項目主要施工工藝是對老路進行銑刨,底基層采用水穩碎石挖補,全線噴灑下封層,鋪設4厘米瀝青砼。當天的施工采用兩臺攤鋪機平行作業,碾壓采用三臺雙鋼輪壓路機。
自去年起,南通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實施養護現代化建設,今年有哪些新技術新工藝?養護科杜仲寶透露:“現場瀝青上面層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采用智慧管控系統,從后場混合料的拌合、出料,到前場混合料的攤鋪、碾壓,均通過管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控,任何環節發現問題管控系統都會及時示警,該系統對于現場施工質量的控制給予了極大的幫助?!?/p>
不到半小時,我們的衣服全濕透了,而管理人員、工人、操作手、駕駛員的衣服早已濕透了幾遍。大家開玩笑,把一個雞蛋放在瀝青路面,瞬間完全可以燙熟。一旁的工人師傅笑了:“施工現場,衣服全被汗濕透了,一天干不了?!?/p>
養護科科長康峰沂介紹,今年南通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有5個大中修項目施工,共設置5個標段,20余公里線路進行養護大中修。整個工程6月開工,10月底完工。每個項目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市級“平安工地”建設相關要求,確保項目安全生產無責任事故。部分項目爭創市級“品質工程”示范項目。
890米,不長,但接受的是烈日、高溫和時間的考驗,更是行業精神和時代社會的考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個行業更有一個行業的長征,這種長征就是行業精氣神的接力和傳承,就是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價值所在。
通訊員馬國福 記者彭軍君